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

種族歧視!!




一個人身在國外,受到一些不同人種的不開心對待,是否應該就馬上歸類爲“種族歧視”呢? 不管你是在國外唸書,國外旅遊,或甚至已經到了國外工作。種族歧視的話題似乎永遠都揮之不去。

我必須說,真的敢說自己完全沒有種族歧視的人非常非常少,尤其台灣本身也是個充滿嚴重歧視的地方。這並不代表我們人性很壞,基本上我認為只是國際觀太過於狹隘而已。

國外如美國澳洲也充斥著種族歧視的問題,除了本身是號稱”至高無上“的白人國家之外(美國當然有很多黑人,但其實光黑人也自認比起亞洲人還高了那麼一點),也存在著國際觀不足的理由。

Nelson Mandela, 打破種族歧視的鬥士

早期澳洲的外地人口並不多,依照其歷史看來第一批華人(中國人)到澳洲去也是礦物工人。而每年又有來自東南亞的難民逃到澳洲去,於是“看似”很多文化融合的澳洲,其實骨子裡是瞧不起黑頭髮黃皮膚的。但也怪不了他們,除了地理環境跟世界脫節之外,進駐到國家的“外來移民“ 也似乎就像台灣的泰菲印一般,實在很難要求其民族對我們一視同仁。特別是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就是憑遭打壓過來的,這種歷史文化似乎還根深蒂固。

鼓勵One Nation 白澳的小婊子 Pauline Hanson

美國的就更不用說了,連同一塊土地的都不放過了。白人歧視黑人的事件還若有所聞。

我並不認為種族歧視是對的,但純粹解釋這個前因後果。很遺憾的是,種族歧視並非發生在一朝一夕,我們的不平也不是真的因為我們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情害的。

但是,一受到看似不平的待遇,就要馬上歸類于”種族歧視“嗎?

我在剛開始到國外唸書的時候,受到我認為所謂的“歧視,當年我只要一開口講英文,就會有人模仿我那半調子鳥英文。這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,本身已經沒什麼自信了,還要面對如此陌生又惡劣的對待。於是當年我的解釋就是種族歧視無誤。

後來時間久了,回想起來,小學生懂什麼種族歧視呢??而且,一個學校裡面被欺負的又不是只有我,也有其他的外國人。因此,我就釋懷了,也努力的把這個情緒轉化成學習的能源與動力。

後來我覺得,種族歧視是一個很好用來逃避現實的理由。基本上,不管今天是否因為先天種族讓你處於劣勢,只要你用此解釋來嫌惡他人,而不自身看自己的話,就可能真的為自己定調了。

舉例來說,如果你在一個充滿外國人的職場內 (比如說外商),你工作能力很好,但你就是因為語言與文化的隔閡沒辦法跟老闆聊天聊地聊家庭,那升官基本上就輪不到你。你要是不夠清楚的話,或許就會把此當作”種族歧視“。但說真的,如果今天你是主管,你會選擇升一個跟你達到很好默契的朋友型下屬,還是都聊工作上的夥伴? 這或許是種族先天上的劣勢,但這個決定並非就是因為”你外來民族“而直接淘汰。

因此,或許我們應該看遠一點,讓自己更開闊的面對這些看似不平的待遇,努力的突破他吧!



Share on Facebook